根據工信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的《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 年)》,智 能制造裝備的五類關鍵技術裝備主要包括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增材制 造裝備、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和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
其中,智能檢測裝備是由自動化檢測設備逐漸發展而來,相比于只能按照設定指令來實現測量、操縱等信息處理和過程控制的自動化測試設備,智能檢測裝備具有主動識別、決策并自行執行等明顯區別。 智能檢測在多個工業領域均有廣泛應用。
在檢測環節中,廠商通過對計算機軟件、算法、機構設計、控制理論、物理學、 化學等學科及工藝的運用,利用軟件算法配合自動化設備的使用對產品的各項 待測參數進行讀取,從而驗證待測產品,確認產品的特性可以滿足設計需求, 實現生產效果的提升,為客戶達到提升質量、降本增效的效果。 當下,隨著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遞增,消費升級的需求日益增強, 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電子產品功能多樣化和設計復雜 化導致產品檢測種類繁多、精度要求高,需檢測項目包括主板 ICT 在線測試、 FCT 功能測試、射頻測試、聲學測試、屏幕和 LED 顯示測試(光學測試)、傳 感器測試等,這促使行業內的智能檢測設備的種類較多,且對設備的測試精度要求逐漸提高。
智能檢測設備主要從聲學、光學、射頻通信、傳感器等功能檢測中通過運用機器視覺、核心算法、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完成高精度測量、設備表面缺陷識別、頻響分析、失真分析等檢測過程。相比人工檢測,檢測精度更高、 檢測結果更準確、檢測范圍更廣,可顯著提升下游電子產業客戶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穩定性。
隨著自動化控制技術、精密測量技術、仿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興起,電子產品測試設備向自動化、智能化、精密化、柔性化、多功能化方向升 級的趨勢愈加明顯。以自動化、智能化為主導的檢測設備在逐步打開市場空間, 中低端測試設備將逐步被淘汰,智能測試設備融入電子產品生產線將成為市場 主流。